热门城市昭通中卫北京延边张家口重庆玉树兴安盟营口宜昌伊犁玉林淄博珠海鹰潭濮阳株洲泸州上海山南漳州榆林运城镇江伊春亳州遵义儋州
网搜物流当前位置: 必威betawy » 必威体育官方网站登录 » 苗木新闻 » 城市精神与新型城镇化

城市精神与新型城镇化

   发布日期:2024-12-10 0:02:00  浏览次数:182  来源:瞭望
必威betawy 7月1日消息:缺乏民族传统的指导,让我们的城市规划失去了文化根基;仅仅以工程技术的思路规划城市,很难让历史的厚重与艺术之美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  前一段的城镇化是与GDP紧密相连的—建设带动地产,地产带动建材、能源、运输等行业,进而带动金融、证券和保险(放心保)。这种按照资本在流通中增值思路展开的城镇化,毫无疑问会以速度见长,我们的城市也迅速发生了质变:从低矮变成了高大,从绿色变成了水泥色。在经济发展压倒一切的氛围中,城市文化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地域特点和历史色彩日益消退,千城一面成了普遍现象。  游走于世界知名城市,能够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往往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和各种设施,而是建筑、街道和各种设施经过整体融合之后所凸显的主题。比如,面对曼哈顿大街上精致的楼群,你会感到现代科技和经济实力对这座城市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徜徉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建筑本身的形态,还是多瑙河两岸如茵的植被,无处不体现着浓浓的艺术气息;伦敦是一座并不高大的城市,到处都显得中规中矩,充满了英伦绅士的味道……这些城市所以有着不凡口碑,在于其历史魅力,在于幽静祥和的环境,在于精湛的建筑,更在于将这些因素水乳交融后升华出来的城市精神。  其实,中华民族不仅有着悠久的建城史,也有营造城市精神的传统,留下了不少堪称佳作的案例。从代表官方意志的典籍资料来看,注重礼仪制度和自然环境就是一以贯之的做法。《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的总结,历来是各个朝代建城时规划道路、安排建筑、彰显尊卑的必要遵循;《管子·乘马篇》中“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的说法,是古人按照自然条件选址造城的依据。比如老北京城中轴线上“左祖右社”的布局,紫禁城规整严谨的布局,彰显的就是尊重祖先和皇权至上的精神。而作为一方政府所在的平遥古城,在规模大小、材料选择和建筑体量色彩上都大有收敛,即使是城中的县衙,尽管也极为庄重,但在保持祖先传统上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同是古城,所形成的气场却各有千秋,给人不同的心理体验。面对紫禁城,美国建筑学家贝肯先生被“礼仪规范和宗教仪式”所震撼,称其为“地球表面上人类*伟大的单项工程”。平遥古城给世界遗产委员会留下的印象则是“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这就是传统城市所具有的文化精神。继承这样的传统,今天的城市在规划设计时就要将当地的历史和自然条件作为依据,在城市布局、建筑形态、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方面加以体现,而不是数典忘祖,另起炉灶。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今天的城市远离了传统呢?  一是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引导。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新世纪,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从*初提出“初步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到后来提出对城市“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原则,由粗到细的过程十分明显,但始终没有将继承本民族优良的城市建造传统列入其中。 二是缺乏复合型的学科支持。城市是空间化了的社会,在这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文历史都会以空间的形式来展现。这便决定了好的规划是对城市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所形成的历史、所凝聚的民风民俗的整合与提升,是将城市的社会、人文和艺术等属性,借助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转变成现实,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对城市规划者来说,他们需要扎实的文化养成,更需要融汇各学科智慧进行创新的能力。但在现行的高校学科体制中,“城市规划”被归为理工学科,由此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其知识构成也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方面。以工程技术的眼光来规划城市,等于用工程技术的思路解决社会问题,达不到融通文理、横贯古今的境界在所难免。  三是缺乏民族传统的指导,让我们的城市规划失去了文化根基;以工程技术的思路规划城市,很难让历史的厚重与艺术之美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回顾半个多世纪我国城市的发展轨迹,上世纪50年代的仿效苏联,60、70年代的突出政治,80、90年代的彰显经济,跨世纪以后的贪大求洋,城市建设的定位始终处于一种游移不定的状态,没有自己的主心骨。  近30年来,我们的城市空间扩大了两三倍,城镇化率也达到了52.6%,但是,城市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有30年。大拆大建除了造成严重的浪费与污染,更重要的是:割断了城市的成长过程,淡化了城市的历史感,打乱了城市的稳定祥和,也改变了城市的家园属性。  增加城镇的文化含量,是遏制粗犷式造城,提升城市质量的有效途径,理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我看来,硬件建设决定着城市的外形和规模,软件方面决定着城市的品质和格调,只有将二者融合,才能*终合成一座城市的总体精神,产生跨时空的影响力。  祁嘉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

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城市精神与新型城镇化]相关新闻
 
按分类浏览
市场行情 (108) 成功案例 (84)
苗木新闻 (83956) 栽培养护 (33394)
病虫防治 (15069) 企业报道 (11291)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热门品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