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必威betawy
7月3日消息:“一边高、清一色” 有的路从头到尾一种树遮天蔽日的悬铃木,交织成一条条“绿色隧道”。老城区如此,“味道”十足。新城区盲目照搬,效果却是“邯郸学步”。南京市园林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新城区道路较宽,有足够空间加以丰富,增加观赏性更好的树种。不过目前,这样的资源没能利用好。“例如在河西地区,不少道路从头走到尾,行道树清一色的都是同一种树。”此外,一些道路中间的“绿岛”、“绿篱”也是“一边高、清一色”。《规划》认为,这种情况导致景观单一,效果乏味。“老城区,我们更重视文化因素,以对传承下来的格局加以保护为主;在新城区,我们把生活舒适度放在*,例如新城区本来没有悬铃木,为了模仿老城,春来飞絮,对周围居民来说成了一大困扰。”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失衡常绿植物种类过多 “光照、景观要平衡”《规划》的聚焦点是树木种类。专家调查得出,南京道路上常绿乔木的种类数量偏多了。目前南京的行道树绿化带,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比例为2:5;道路两侧与中间分车绿带上的比例为2:3。而合理比例为3:7。灌木方面,常绿种类数量偏高的情况就更严重了。合理的比例,应该是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种数对半开。常绿植物一年四季都保持叶片,它的景观效果很好,而且对保持物种多样性有益,但种植过多、过密,就挡住了阳光,影响周围居民生活。落叶植物就是在一年中某个时间段,叶片全部脱落。这种树种得过多,每到落叶季节,整条马路就只剩光秃秃的枝桠了。“这也是《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常绿、落叶种数在合适的比例时,能满足景观与光照的平衡。”规划与思路新老区分老城区保护为主 新城区树木要更丰富《规划》指出,要加大老城区悬铃木、进香河路水杉、北京西路银杏等特色道路行道树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凸显“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林阴大道系统,延续主城范围内连接老城的重要道路和城市的重要轴线悬铃木的种植,展现南京特有的民国文化和悬铃木林阴道文化。在新城区控制悬铃木的应用,适当增加栾树、女贞、榉树、朴树等适生树种的应用,以丰富植物多样性,营造多元化景观。划分梯队三类树种搭配 香樟退出“一线”,降为“点缀”《规划》为南京未来12年内道路绿化所采用的树种,划分了“三个梯队”。“骨干树种”包括雪松、椤木石楠、悬铃木、银杏(雄株)等24种。“这是应用数量*的,它们都已经在南京的道路上大量种植,景观生态效果俱佳。”“一般树种”选定49种,它们的定位是“配合”与“点缀”。数量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配合骨干树种应用,根据自身颜色、高度,与骨干树种相互区别,丰富层次,给景观加以点缀。“试用树种”30种,它们适合在南京生长,但景观效果还需验证。记者注意到,在目前南京部分道路边大面积种植的香樟树,降格为“一般树种”。据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树型优美的香樟,因为含有特殊的香气和挥发油且具耐温、抗腐、祛虫等优点,南京的水西门大街、中华路、南湖路等都选它为行道树,建邺区、白下区和雨花台区尤多。但每到降雪,常绿的香樟不得不以细长的枝叶承担积雪重量。降雪量大时,折损频发。园林部门不得不每两年修剪一次,控制冠幅。“同时,喜酸的香樟树并不适应南京碱性的土壤,比较容易生病虫害。”南京特色增加市树雪松、市花梅花 南京椴也要扩容《规划》中特别点出增加雪松、梅花的应用,“彰显浓郁的地方特色。”雪松是南京“市树”,目前道路两侧比较常见。“市花”梅花数量不多,比较集中的有北京西路鼓楼段,“梅花树不高,更适合与悬铃木等配合应用。”此外,还有“南京椴”。这种可以长到20米的落叶乔木,生于斯、长于斯,叶子有类三角、类圆形两种,能开出黄色花蕊、半透明花瓣的精致小花。“以南京命名的植物不多,南京椴的原产地就是南京。因为这个名字,园林专家多年呼吁,希望在南京增加南京椴的数量”。因地制宜同一条道路的不同区域 绿化分开布置这是南京市*次出台专门针对“道路绿地”的规划。规划根据道路的不同区域,进一步细分了人行道边的“行道树”、分隔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的“两侧分车绿带”、在机动车道中间的“中间分车绿带”。三类区域的绿化,分别进行布置。此前,南京市只有针对“城市绿地”树种的规划。将“道路绿地”与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混淆在一起,就导致了名树香樟在南京的尴尬遭遇。这份纲领性规划目前还在征询公众意见,市民可以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玄武门)一楼规划公示厅,以及南京市园林局网站、南京市规划局网站查看规划细则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规划公示的截止日期为今年4月19日。【链接】南京行道树小史古代路窄,无从绿化根据《南京园林志》,南京道路栽植行道树之始,可上溯至东晋,但古代除御道外,一般街道都极狭窄,即使是清末南京建的*条马路(下关至鼓楼),亦仅6至9米宽,只能行人走马,无从绿化。*批行道树是悬铃木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出现既宽畅又平坦的现代道路后,道路绿化方成为城市绿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地栽的*批行道树是悬铃木、青桐和刺槐,悬铃木引自上海法国租界,叶似梧桐,因而时称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植于中山北路萨家湾段、中山东路、长江路、江苏路及陵园大道。60年代出现特色行道树1965年,南京形成15条林阴道,长34.9公里。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园艺水平亦相应提高,在有条件的干道上栽大乔木外,还配植小乔木、花灌木和花草,一时出现许多各具特色的街道绿化。如玄武湖十里长堤的桃、柳,御道街的玫瑰,北京西路的丁香等。80年代流行“一路一树”上世纪80年代,在绿带的植物配置上,采用大小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和草皮,针叶树与阔叶树,落叶树与常绿树混合配置,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的优美复层绿化带。并力求街道绿化因街而异,各具特色,如以悬铃木为主体的“法桐路”、以雪松为主体的“雪松路”,以及“香樟路”、“龙柏路”、“梅花路”、“槐树路”、“枫杨路”等等。名贵花木上街1986年名贵花木上街,山茶、杜鹃、月季、梅花等30个中*花品种16万多株,陆续栽到行道树下和干道旁。1987年以后,街道彩化、香化从干道向小街小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