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苗木故事-王老汉的“一亩三分地”
年逾甲子的老汉王体铃,是福安市上白石镇流尾村的农民。30年前,他的妻子范细梅生下第二个女儿后,两人就决定不再生育了。那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在农村还有一定的市场,王体铃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确实需要一定的肚量。王体铃说:“我看男女都一样,古时穆桂英、花木兰,有几个男的比她们强?”
王老汉培养的两个女儿,如今都叱咤于商海,把生意做到了广东和海南。王老汉自己这些年经营了四个苗圃场,培植的红豆杉、罗汉松、四季桂等苗木和盆景,很受各地林农和花卉爱好者的青睐。四个苗圃场每年仅苗木、盆景(花卉)的收入就不下50万元。当然,这其中得剔除他与王立全、王寿贤、王水旺、王寿华等“计生三户”在当地创办的“流尾村计生苗圃场”的股东分成。王老汉自己每年的收入保守一点说也不少于20万元。所以,他在本村盖了新房后又在城里置下房产。王老汉说:“床头有袋糠,床尾有人扛。自己与老伴百年后,这些房屋就归两个女儿管,也不枉自己对女儿的厚爱和培养。”
去年,王老汉被政府列为计生工作奖扶对象,他每月享受政府发放的养老金。他的老伴范细梅是本村的计生小组长,津贴虽然不多,但是老两口却倍感光荣。他经常对人说:“共产党做得好,我养两个女儿没白劳。” 王老汉植苗木、养花卉很有自己的一套。他家藏有一大叠科技种植苗木、花卉的书籍。有时,他还会跑到市林业局,请教苗木、花卉专家,还请镇苗圃场场长王建华做他苗圃场的科技顾问。王老汉种苗木、卖苗木都按自己的一套程序,寿宁赶圩他必参与,坂中春圩从不落下,宁德、福鼎、霞浦、柘荣等毗邻县市赶集,更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一本市林业局发的“绿色证书”,他不是揣在兜里就是挂在胸前,而挂在胸前时,他肯定是在侍弄他的“一亩三分地”。王老汉说:“这‘招牌’,挺灵验、挺值钱哩!”苗木网的轻博客 有人询问王老汉:“这把年纪了,咋不呆在家中享清福?”王老汉回答很干脆:“在家闲不住呀,自己手头滋润,孩子们就少破费了。”
*阅读:
桂花苗木成双峰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一亩苗木年收入过万 想致富就种苗木
597苗木网为苗木人致富保驾护航
珍稀苗木基地铺就农民绿色致富路
青县中蔡庄念活特色苗木种植“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