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尽管表面上存在巨大差异,但水稻和生物学家们广泛研究的模式植物拟南芥有着极为相近的开花机制。这一发现表明植物可能有着一个共同的开花控制机制,科学家*终或许可以操作水稻以及其它作物的基因来提高产量。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深受生物学家喜爱的模式植物,早在2000年就完成了对拟南芥的测序。这些序列信息帮助科学家找到了3个促使拟南芥开花的基因。拟南芥直到春夏季节日照时间长的时候才开花,因此是“长日照”植物。而从事“短日照”植物--水稻研究的遗传学家想查明水稻是否也是依赖同样的基因控制开花的。
日本奈良科学和技术研究所和日本国家农业生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答案基本上是肯定的:帮助引导水稻和拟南芥的开花的是同样的3个基因。但研究小组也发现了一个关键的差别。在拟南芥中,一个叫做GIGANTEA的基因激活一个光敏基因,该光敏基因启动诱导开花的基因。而在水稻中,GIGANTEA却抑制这两个基因。研究人员将他们的发现发表在4月17日期的《科学》上。文章的*作者、水稻遗传学家Ko Shimamoto预言,操纵这个遗传通路可以延长植物的生长季,全年提供观赏花卉。但Shimamoto警告说,其它条件如温度等对开花行为也起着一定作用。
英国John Innes中心的Gordon Simpson认为改变植物的喜光性的技术不会很快开发出来,但这项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拟南芥确实可作为其它植物的模型。另外,罗德岛布朗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Johanna Schmitt认为这项研究证明了“你可以在差别极大的生物中保留同一个通路,但基因功能的一个微小差异就会使植物对光产生非常不同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