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控制竹林结构:保持立竹度在每亩600~800株。立竹龄级结构为为1、2、3年生竹比例各占30%,4年生竹占10%。 垦挖林地:每年在新竹展枝放叶后的5月下旬~6月上旬进行全面垦挖,深度30厘米左右,垦挖时除去竹蔸、老鞭和地表浮鞭,深埋幼、壮龄鞭。在11月中、下旬松土除草一次,深度10厘米左右。 重施肥料:这是竹笋高产的必要措施。通常一年施肥4次,5月~6月结合垦挖,铺施1~1.5吨农家肥和50公斤复合肥及5公斤有效硅肥作行鞭肥;8月底、9月初结合浇灌,施50公斤磷钾复合肥或磷肥作孕笋肥;11月中、下旬结合松土,铺施1.5~2吨半腐熟的有机肥作越冬肥,半腐熟的有机肥在继续腐化的过程中,散发一定的热量,达到增温的目的;在挖早期竹笋的时候,随手施入半两尿素或1两碳铵作笋穴肥,与土拌合,并覆土。 覆盖保温:覆盖材料常用竹叶、谷壳,也可用松针、稻草、茅草、菜籽壳等,以竹叶效果*,谷壳加稻草次之,纯谷壳略差,其它材料覆盖效果较差。覆盖材料一般可连续用两年,但第二年的效果不及*年。覆盖厚度在30厘米左右,可使地温达到10℃以上,并保持2~3个月。过薄则保温、增温效果不理想,过厚则成本过大,并难以留笋养竹。覆盖分两次进行,*次覆盖时间多在12月上、中旬(具体时间应根据初始产笋期来具体把握),铺一半材料,20天后再铺另一半材料。通常盖后30~40天开始出笋,赶在元旦、春节前后上市,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 浇水灌溉:竹笋的萌发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雨后春笋”说明了这个道理,在笋芽分化的8~9月份对林地浇灌一次,提高笋芽分化率;在覆盖前需透灌林地一次;在覆盖后,要保持下层覆盖物湿润,以利于腐烂发酵产生热量,达到提前出笋之目的。 挖笋砍竹:可穿软底鞋在履盖物上行走,感觉有硬物,即为竹笋,扒开覆盖物,用“笋*”等专用挖笋工具挖笋,并及时回覆。初期隔数日挖一次,以后隔日挖一次。在白露后,按当年留养的新竹数量砍伐老竹,保持每亩立竹度为600~800株;注意挖除开花竹、次竹、病虫竹,并使保留的竹株均匀分布。 留笋养竹:到3月中旬以后,分3次逐步撤减覆盖物,3月下旬开始留笋养竹,每亩留养竹笋210~280支,确保成竹180~240株。由于覆盖导致出笋提早,早春偏冷的气温常使留养的新竹遭受冻害,因此,覆盖不宜连年进行,应当采取轮作的方式,*多连续覆盖2年,以便正常留笋养竹,保持竹林的持续生产力。留养的竹笋要插上标记,便于控制留养数量和竹笋的采挖。 注意防治竹林病虫害,尤其要及时防治竹笋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