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马缨丹美艳的花朵导致蝴蝶移情别恋,使本地植物授粉大受影响。
必威betawy
6月5日消息:立夏时节,植物们纷纷摘掉形形色色的“花饰”,统一穿上了绿衫。然而,在我国南方一些亚热带省份,一种外来植物依然顶着一簇簇多彩花瓣吸引人的眼球。它有一个非常拟人化的名字——马缨丹。被誉为拥有“天使面孔”的马缨丹,花朵美艳绝伦,但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眼里,它是全球生态公敌,位列全球百大入侵物种之一,是我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的一员。美丽的小花到底拥有怎样霸道的生存力和侵略性呢?
名副其实的“臭美”
马缨丹的祖籍远在拉丁美洲,在植物分类系统中隶属唇形目-马鞭草科-马缨丹属,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灌木。它身上披着粗短的软毛,茎呈四棱状,有倒刺;叶子四季常青,表面粗糙,边缘为钝锯齿状。它的身体算不上光滑细嫩,却能开出回头率极高的花朵,形状像绣球,颜色五彩多变,有橙色、红色、黄色、白色、紫色以及粉红等。奇特的是,不同的颜色能出现在同一株植物或同一朵花上,其实是光照时间不同所致,因而得了五色梅、五彩花、五色绣球等美称。
美中不足的是,马缨丹的茎和叶散发着一股刺激性的呛臭味,于是也得了“臭草”、“臭金凤”等不好听的外号,无怪乎人们说它是“臭美”的植物了。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在散文《马缨丹翻身》中提到:“在乡下,我们叫它‘死人花’,那是因为马缨丹的花会发出一种怪味,似香非香,又经常盖满了坟地。其次,是它的生命力太强了,稍不留意,就会抢去作物的生机,对于这种除之不尽的花,乡人都会感叹地说:‘有够臭贱!’”
马缨丹花朵盛开时,犹如绿海里的灯火齐亮,浓艳耀眼;又如散落的小星星,熠熠生辉。因为漂亮、好养活,马缨丹备受宠爱,很早就被人类当作观赏植物带到世界各地巡展。1645年,马缨丹被荷兰人带到台湾,这是它*踏上中国的土地。多年以来,马缨丹一直凭着“园艺花卉”的身份持有进入中国的“合法签证”,并在南方地区广泛栽培。目前,它已经在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遍地开花,成为植物界一霸。
马缨丹喜欢高温、高湿、阳光充足的地方,在荒地、海滩边、雨林边缘以及被破坏的原始林区等没有荫蔽的地方,长得*是旺盛,这一点与《环境与生活》杂志2014年4月刊介绍的红火蚁颇为相似。不过,红火蚁入侵靠的是藏身于土壤,借助人类贸易运输“偷渡”过境,也就是学术上所说的“无意引进”。而马缨丹则是在人们的引领下,以“园艺花卉”的身份大摇大摆地入侵全球多国,属于“有意引进”——谁让人家脸蛋儿漂亮呢!
绞杀本土植物没商量
时至*,马缨丹已经广泛分布在全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60多个国家,且经过不断地杂交与培育,300多年来,驯化的品种多达650以上,仅台湾就有20多个园艺栽培种。所谓的“马缨丹”指的早已不是同一种植物,而是各色品种的统称。然而,当人们忍不住为马缨丹妩媚的花朵发出阵阵惊叹的时候,殊不知,它的盛开,是以绞杀本土植物为基础的。
除了能取悦人类,马缨丹美艳的花朵和极为丰富的蜜源,对昆虫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原本常常光顾本土植物的蜜蜂、蝴蝶纷纷移情别恋,转而给马缨丹传粉做媒。这样一来,很多本地植物就陷入了“授粉变难,数量就少,数量越少,授粉就越难”的恶性循环中。
当然,要在一个陌生的野外环境混得有模有样,成为一种令人头疼的入侵物种,美貌固然有效,但没几样看家本领肯定也不行。马缨丹利用水、光和二氧化碳等资源的能力十分*,能在多种“变态”的环境下生存。它的形态也因地制宜,在旷野、谷底、草地、路边等平地或缓坡地带,就长成直立灌木状,大约2~4米高;在陡坡、沟壁、沟坎、崖壁等地带,则长成茎枝柔软细长的藤状灌木。
在“生娃”能力上,马缨丹也堪称*。它全年都可开花授粉,花期长,结果多,种子萌芽率高,一株马缨丹一年所产的种子能有上万颗。借助鸟的取食和排泄,这些种子可以顺利地迁移到几公里外,在新环境中再创下一片新天地。此外,它在土壤湿润的条件下还能进行无性生殖——只靠枝和茎这样的身体部件就能另行长成一株完整的新个体。凭借这些“逆天”的技能,马缨丹可以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就算没有昆虫来授粉,也不用担心绝后。
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有经验的人知道,自然界许多超好看的生物是带毒的。马缨丹的枝、叶和未成熟的果实含有马缨丹烯A、马缨丹烯B、马缨丹异酸、马缨丹酮和一些生物碱。它们的毒性能干扰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代谢。家畜误食后,会出现腹泻、便秘、发热、眼睛和鼻子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严重的会致死。不过,一般鸟类食其果实并不会有问题。另外,马缨丹叶片上的挥发性物质对很多植物害虫也有杀伤力,可以保护它自己不生虫。
人类误食中毒的报道不常见,但是2012年9月12日发生在台湾的一则消息十分轰动:台湾新北市土城区清水小学一个三年级的男孩,出于恶作剧把马缨丹的叶子往同学身上抹,导致13名同学出现了全身发痒、呼吸急促的过敏反应。就是因为这些毒性作用,再加上茎杆上长有倒刺,马缨丹很少遭到动物啃食和践踏,可以更轻松地搞扩张,给农业、养殖业以及人身安全带来一定威胁。
“化感作用”以邻为敌
身为植物入侵者,马缨丹还有一个“杀手锏”,学术上叫“化感作用”,指的是一种生物产生一种或多种生物化学成分,以影响其他生物生长、生存与繁殖的生物学现象。通俗地说,其实就是每一种植物都多多少少有些“习惯”会影响到邻居生活。本来,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对于在一个地区共同生活的植物来说,大家毕竟是多年的邻居,就算有点儿坏习惯,互相也都能包容和适应。可是马缨丹是个外来户,它的那些“坏习性”让周围的“居民”难以接受,比如抑制其他植物的种子萌发或幼苗生长等。
在马缨丹的排挤和欺压之下,相对娇气的本土植物便会逐渐在这个地区绝迹,坚毅点儿的植物也顶多就守住一片寸土,一些依赖本土植物而生存的物种,也可能因此没落,曾经多元化的生态舞台,可能渐渐地就变成了马缨丹的专场演出场地。
生物天敌来相克
在长长的外来物种名单里,马缨丹的标签是“恶性杂草”,它在土壤里扎根很深,生长又迅速,要对付这个“面善心狠”的厉害角色,无外乎就是那三板斧——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目前只有连根拔和机械割除比较有效。前者能去根但效率低,后者高效省事儿,但需要跟马缨丹打持久战。化学方法说起来也简单,就是用草坪宁、百草敌等除草剂对马缨丹的叶面喷施(但不要喷到邻近的作物或正常植被上)。相比之下,生物防治的研究文献倒是比较多,主要是利用天敌和致病微生物来达到消灭马缨丹的目的。
天敌防治马缨丹的策略始于1902年。夏威夷从墨西哥找来23种昆虫“挑战”马缨丹,其中确实有几种昆虫把马缨丹成功制服。于是,很多深受马缨丹迫害的地区都开始探索天敌除草之路。
在这些天敌昆虫中,有一种叫马缨丹叶甲。它的成虫和幼虫都喜欢吃马缨丹的叶片,使其干枯萎蔫,开花减少,在关岛、南非、印度、夏威夷、加纳、斐济和澳大利亚等地试验效果都不错。还有一种拉丁学名叫“Ophiomyialatanae”的昆虫还没有中文名字,它的成虫以马缨丹的花蜜为食,幼虫则蛀蚀马缨丹的种子,使马缨丹传宗接代之路受阻。
微生物世界里,也不乏专门对马缨丹下手的种类。比如在马缨丹喜欢的热带地区,科学家发现了能让它生病的马缨丹柄锈菌(Puccinialantanae),这种真菌能感染马缨丹的叶片、叶柄和茎杆组织,导致叶片早熟和脱落,使马缨丹无法获取能量维持生命。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亚热带瘤状锈菌,它折磨马缨丹的方式跟马缨丹柄锈菌很像,但专一性强,只对少数品种的马缨丹有致病性。
马缨丹的茎和叶散发着一股刺激性的呛臭味,于是也得了“臭草”、“臭金凤”等不好听的外号。
以害治害变害为用
如今,马缨丹的危害和防治都有了一些定论,可是它美丽的外表还是为它笼络了不少支持者。园艺花卉业者为了市场利益,经常对不同品种的马缨丹搞人工杂交,培育各式品种。这些品种如果仅限于花园等小范围栽植,再配上得当的管理,不至于造成入侵危害,能为城市绿化和居家装饰增光添彩。就怕它的花粉和种子与野外品种杂交,产生环境适应力更强的品种,然后遍地开花,把其他植物压制得走投无路。因此,防治马缨丹不妨以疏代堵,扬其长避其短。
前文提到,马缨丹不生虫,是因为身上有些物质具有生物活性,能以抑制产卵、抑制进食等方式把害虫拒之门外。试验条件下发现,马缨丹的乙醇提取物可抑制荔枝蒂蛀虫、萝卜蚜和美洲斑潜蝇(豆科植物害虫)的生长,甚至对红火蚁也有不错的杀伤力和驱赶作用。至于马缨丹的化感作用,则可以用来对付黑麦草、水葫芦等有害杂草。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帮马缨丹瞄准目标,让它的炮弹只打向其他有害的动植物。这不失为以毒攻毒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