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苗圃水分管理
水分既是苗木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又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苗圃水分管理包括水分性质调节、灌溉和排水等方面。
5.2.1水分性质调节
苗木的水分来源主要靠根从土壤中吸收。土壤中的水主要靠自然降水、人工灌溉和地下水。自然降水一般难以满足苗木生长需要,必须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量通过人工灌溉补充土壤水分。不同来源的水分性质不同,需要加以调节,以适应苗木生长和苗圃管理对水质的要求。
(1) 水源选择
(2) 盐碱度与pH值控制
(3) 水温控制
(4) 杂质控制
5.2.2苗圃灌溉系统
苗圃的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系统、引水系统、蓄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组成部分。
水源*在苗圃的高处,以便引水自流灌溉。如用井水,水井的数量应根据井的出水量和圃地一次灌水量来决定,并力求均匀配置在各生产区,以保证及时供水。如果水源位置过低,不能直接引水灌溉时,则需安装抽水机等提水设备。
引水主要通过灌溉渠道。苗圃渠道有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按其规格大小又可分为主渠和支渠。主渠直接从水源引水供应整个圃地的灌溉用水,规格较大。支渠从主渠引水供应苗圃的某一生产区的灌溉用水,规格较小。其具体规格大小和数量多少,可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以保证育苗用水的及时供应而又不过多占用土地为原则。灌溉渠道的设置可与道路相结合,并均匀分布在各生产区,力求做到自流灌溉,保证及时供水。
目前,苗圃常用的灌溉系统有喷灌系统(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微喷系统、雾喷系统、滴灌系统等。环境控制育苗设施内还可能配备地下灌溉(渗灌)设施。
5.2.3灌溉方法
苗圃的灌水方法根据当地水源条件、灌溉设施不同而不同。
(1) 漫灌
(2) 侧方灌溉
(3) 喷灌
(4) 微喷灌
(5) 滴灌
(6) 地下灌溉
5.2.4灌水的技术要求
灌溉要合理,就是要求灌溉要区分不同季节、不同土壤、不同树种、不同生长阶段、不同作业内容分别进行灌溉,实施时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
(1) 播种苗的灌溉要求
(2) 扦插和埋条苗的灌溉要求
(3) 移植苗和根蘖分根苗的灌溉要求
(5) 留床苗的灌溉要求
(6)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灌溉要求
(7) 不同土壤质地的灌溉要求
5.2.5灌溉施肥
灌溉施肥(Fertigation)是灌溉(Irrigation)与施肥(Fertilization)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项符合技术,即每次灌溉都结合施肥,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的一项新技术。
灌溉施肥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施肥劳力,灵活、方便、准确地控制施肥数量和时间,施肥及时且养分吸收快,有利于应用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环境状况,使植物能在边际土壤条件下正常生长,以及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省用水,并能进行精准化施肥等优点。但灌溉施肥设施投资大、需要使用溶解度大的肥料、易产生盐分积累等缺点,因此技术要求高,管理要求严。
5.2.6苗圃排水
排水作业是指对因雨季雨量过大时,避免发生涝灾而采取的田间积水的排除工作。这是苗圃在雨季进行的一项重要的育苗养护措施。北方地区年降雨量的60%~70%都集中在7~8月,此间常出现大雨、暴雨,造成田间积水,加上地面高温,如不及时排除,往往使苗木尤其是小苗根系窒息腐烂死亡,或减弱生长势,或感染病虫害,降低苗木质量。因此在安排好灌溉设施的同时必须做好排水系统工作。
(1) 苗圃在总体设计时,必须根据整个苗圃的高差,自育苗床面开始至全圃总排水沟口,设计组织安排排水系统,将多余的水从育苗床面一直排出到圃外。
(2) 进入雨季前,应将区间小排水沟和大、中排水沟联通,清除排水沟中杂草、杂物,保证排水畅通,并将苗床畦口全部扒开。连雨天、暴雨后设专人检查排水路线,疏通排水沟,并引出个别积水地块的积水。
(3) 对不耐水湿的树种苗木,如臭椿、合欢" class="blacklink_line">合欢、刺槐、山桃、黄栌、丁香等幼苗,应采取高垄、高床播种或养护,保证这些树种的地块不留积水。
此外,苗圃经常应用一些肥料和杀虫剂,排水时水中含有的这些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苗圃应该建立废水沉淀池,先将水排入沉淀池,经过沉淀处理,再把符合环保要求的水排入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