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必威betawy
8月6日消息:法治周末:作为*的林业专家、生态专家,你经常下基层调研,也发现了很多实际问题。能否为我们举一些典型的例子?罗菊春: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近年在绿化造林、沙漠化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其中问题也不少。江西近年在植树造林方面的例子就非常典型。前不久,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落马。2013年,中央第八巡视组对苏荣曾经力推的江西“一大四小工程(2008年5月,苏荣提出江西绿化造林‘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一大’是指,确保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一是县城和市府所在地的绿化;二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绿化;三是农村自然村的绿化;四是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的绿化)”提出了批评,称其“脱离实际”。在我看来,这样的批评是很客观的。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抹杀苏荣在其他方面做出的成绩,但是在绿化造林方面,无论是从经济角度或是环境角度而言,他都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据报道,“一大四小”工程原计划投资120亿元,但还没有完工,就花到了225个亿。并且,巨大的投入下,没有造成多少林子。事实上,江西森林覆盖率在全国仅次于福建,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但在“一大四小”的压力之下,江西各地只能四处找地种树。有的地方甚至租农田种树。这一点,也引来很多当地百姓的不满。不满又能怎样?因为杨树苗容易买到,生长速度又快,所以江西在植树造林时大量种植杨树。可是杨树是北方的主要树种,不适应高温、潮湿的环境。结果怎么样?(种不活)都拿了当柴烧了。另外,江西还发动全省两万多干部植树。省委书记下了命令,谁敢怠慢?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人植树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干不出活来。而且栽完树,拍屁股就走,没有人去管理。近年,我们已经不太提倡干部植树了,就是考虑到这一点。就是在这样“只栽不管”的情况下,还有官员因为造林业绩好而被提拔。官员们往往都想着完成任务,哪管方式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再比如,我曾经在云南省普洱市考察,看到大片有大量珍贵树种的天然次生林被砍掉,从山下到山上都栽上了速生的、用于造纸的桉树。(这样)来钱快,但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破坏,也会导致今后缺乏优良用材。我还举一个例子。有一年,我与考察组去甘肃天水下辖某县考察退耕还林,看见陡坡上,铲除了已长起来的灌木和草地,挖了很多一米见方、整整齐齐的大土坑,土坑中间栽了一棵小树苗。这样的“退耕还林”,反而会造成水土流失。我当面批评了地方上的领导,并对前来采访的摄制组指出了这样做的危害。我说,今后,再也不能搞这样华而不实、甚至有害的“面子工程”了。我的一席话弄得他们很尴尬。*后,我接受采访的画面肯定也没有播出。以上例子可见,这样的造林完全与保护生态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法治周末:在植树造林方面,我国已经有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从实际情况来看,你认为这些法规执行得怎样?罗菊春:确实,我国有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但是,谁来执法?如何保证执法成效?相比法律,地方官员下的“命令”,谁敢不执行?一个严重的现象是,现在由于修路、开矿、建工厂或高尔夫球场等因素,许多林地变成了非林地,根本没办法造林了。尤其在国家有禁令的情况下,高尔夫球场屡禁不止。前年,我去广东佛山某地做森林资源规划。当地竟然提出来,希望在山上建高尔夫球场。我说,那可不行,我作为规划者,根本没法干。此外,一些地区在解决占用林地问题时,林业部门往往难有作为。虽然国家有规定,占用林地要严格管理,按理说要林业局批准。但是如果具体到某个省,如果是省政府批准可以占用,林业局的处境就很为难,能不签字吗?如果拒绝签字,以后怎样在这个省开展工作?我了解到,在不少地方,许多林业部门的领导简直是无奈,只能签字同意。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应该由更高一级的部门监管。法治周末:你发现的这些问题是否也说明,我国还需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引导更好地造林?罗菊春:目前,在造林方面,我们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因此缺乏相应的保障。虽然我国有森林法,但是,却没有针对人工造林的管理法、管理制度。在造林界有一句话:三分造、七分管。现在,很多地方只管三分,不管七分。往往是绿化公司拿了钱栽树,栽完了就拜拜了。造林如今也是“大包分小包”,即便规定了种什么样的树种,*终因为买不全或者买的苗不够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种上了。由此可见,法规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谁来管?怎么管?我建议,应该像建筑工程那样,引入监理验收制度。而且监理方应该是第三方专家,避免林业部门验收。之所以说要避免林业部门验收,主要是防止个别人拿了回扣就不敢说话。即便是专家验收,也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设计,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比如,专家不能是固定的,可以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但必须保证都是能为国家的事业考虑、有良心的、有业务水平的专家。而且,专家要随机决定验收地点—拿张设计图来,我点哪个地方就看哪里。否则,很有可能只看到“面子工程”段,看不到问题。所以,一定不要由利益相关的人来验收,(专家)也不能让当地领导带着作“参观式”的考察。此外,验收指标也有必要调整。现在往往是看成活率,我认为,要看生长率—不要看活不活,要看活得怎么样。在实际中,有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林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好的规划应该考虑立地条件,根据不同土壤情况栽种不同的树种。造林面积也不能想当然而定。开矿、修路、搞建筑工程都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对环境肯定有破坏作用,但*需要的是做好规划设计,要生态优先,在工程结束后及时做好生态与环境的修复工作。第二,即使有造林规划,规划也不科学、不合理,没有征询专家意见。没有通过负责人的专家论证,等于这个规划就是走过场。规划面积、栽什么树等都要经过实地调查,对一些地方而言,这个活没有几年时间根本干不完,绝不可能短时间就出规划。第三,制定规划的主体缺乏专家。这导致一些地方的规划脱离实际、蛮干。一些地方的造林数据,我看了都害怕。比如,有一个县说要一年造一百多万亩林。我看了他们是怎么造的,(林木)死得够惨的。还有一些地方,当年造林能搞到什么苗就栽什么树,更谈不上适地适树、树种混交、乔木和灌木相结合。法治周末:每年植树节,包括在许多城市绿化的过程中,“多多益善”的造林成为不少地方的共识。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罗菊春:根据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今年2月发布的数据,我国人工林面积目前仍然居于世界*位,达到6900多万公顷。这是举国之力干了六十几年的成果。今年2月,国家林业局公布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清查显示,中国森林覆盖率为21.63%。很多人可能希望,这个数字还能不断往上增长。但是,经过专家们的论证,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几乎不可能超过26%。影响森林覆盖率的因素包括:一些地区比如沙漠,不可能长出森林;要保证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动等。在一些草原地区,有人说要“退耕还林”,这不科学,应该是“退耕还草”。法治周末:如今有一些地方,把石头山炸了造林,你对此有何看法?罗菊春:对一些地方而言,就算种活了,十多年也就玩完了。这是费力不讨好,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本,还未必能有成效。所以,一定要科学造林,不能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