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中国园林网12月30日消息:昔日的荒山坡变成漂亮的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食用菌、新能源、文化创意等产业拔节生长,逐渐成为绿色崛起的脊梁……“环境就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在平泉,人们正深切地理解、体会这句话的内涵。 “区位不能创造,资源不能创造,但环境可以创造。平泉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承德不是*的,唯有更加注重生态建设,靠创优环境取胜,坚持打好自己的牌,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路,才能加速绿色崛起。”县委书记董正国如是说。 升华理念 提升生态功能 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到“不管金山银山,有污染不进平泉”,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平泉的环境理念不断升华。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治理、增绿、护蓝、净水等工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严控大气污染,呵护蓝天白云。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禁止秸秆焚烧,开展种植业清洁能源利用开发试点工作,通过秸秆翻压还田、秸秆压块和培植菇菌等技术,年综合利用秸秆5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加快推进淘汰“黄标车”,全县49辆班线客车全部更换一新。 绿地是城市的肺。如何增添绿色提升生态功能?平泉通过加快生态绿廊、绿地、绿林建设,初步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格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55%,人均公共绿地9.43平方米,城区绿地率为30.72%,建成了点、线、面结合的“生态型、山水型、宜居型、文化型”园林格局,成为“满城绿树满城花”的*园林县城。实施四荒造林、城区增绿、村庄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矿山披绿修复、原料林基地建设等增林扩绿十项行动,初步形成以城区乡镇绿化为点、国省干线通道绿化为线、“四荒”绿化为面、村庄绿化为补充的生态建设体系,为京津构筑起绿色屏障。 综合治理 绘出乡村好风光 林水结合,加快鸽子洞水电站、引哈入瀑等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瀑河、西河两条水系,打造碧波荡漾、闲适静谧、灵动优美的水体景观带,形成“双水绕城”之势,在瀑河两岸亲水平台修建万米滨河生态景观带。同时,深入开展了以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和水环境专项治理为内容的“碧水”工程,科学划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的违法排污口全部依法予以取缔。深入开展水环境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整改水环境污染隐患,治理污染河道,全县46家铁选企业全部建设了标准化事故池,使生产废水实现循环利用“零排放”。建立了“治污水、蓄来水、中水”综合治理模式,加强企业污水深度治理,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2%。 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绘出生态乡村田园风光。今年以来,该县强化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对改造提升工程给予奖补,13个省级重点村平均每村100万元,县级中心村平均每村50多万元。以“大生态”的理念,点线面结合,以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推进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庄绿化、村民中心建设、产业支撑、环境美化、基层组织建设、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15件实事。目前,4个乡镇跨入*生态乡镇行列,7个乡镇跻身省级环境优美城镇,22个村成为国家或省级生态村。 立足长远 转变发展方式 如何让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平泉一方面坚持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严把项目审批关,凡是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标准的一律不得审批,宁缺毋滥。对合法采矿管理实行硬规定、对违法采矿打击实行硬手腕、对污染不达标企业实行硬拳头的“三硬”治理,强力推进对矿山、化工、活性炭、供热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节能减排,责令达不到排放标准的26家中小企业退出市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在保持生态优势的同时,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生态产业,探索实施了不以牺牲资源和生态为代价的特色产业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食用菌、设施园艺等生态产业,不断加粗、延长食用菌、玉米、秸秆、山杏、工业废弃物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把经济林建设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与发展食用菌、林板家具、山杏等产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速生杨、刺槐等优势品种,全县绿化造林连续多年以7万亩的速度递增,林果基地面积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8%,成为华北地区森林覆盖率*的县份之一。 平泉以生态建设之笔,绘就了一幅“绿色画卷”,亮出了省级环保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等一系列烫金的名片,提振了城市精气神,更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