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中国园林网1月12日消息: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重拾中华传统文化“把根留住”,当下已成国人共识。*近据有关报道:福建三明市万寿岩遗址、河北正定古城、黑龙江哈尔滨731遗址群、首都城市规划……无论是对有关报告的批示,还是到地方考察调研,*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并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和抢救文物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习总书记如此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并对推动保护和抢救文化遗产身体力行,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有义务珍视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因为每一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不仅彰显了一种历史情怀,更彰显了一种文化自觉。 但与此同时,文化遗产的破坏现象时有发生。早在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就曾联合下发通知,对山东聊城市、河北邯郸市等8市县,因保护工作不力,致使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名城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进行了通报批评。 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各地对文化遗产也进行了一定的发掘与保护,但其动因大多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不少的文化遗产只是充当了一个让人参观敬仰的景点。其实远远不够,更要让人们懂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既是为了让人敬仰,更是为了得以弘扬。因为许多文化遗产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某种文化基因与文化精神。有的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有的文化遗产承载了朝代的更迭兴衰,有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古人先哲的爱国情怀……总之,不少文化遗产勾连古今,感天动地的人文精神值得弘扬。 文化遗产绝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弘扬人文精神才能真正“擦亮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笔者曾看到有一观点,说“传承历史文脉,既要让文物留得住,也要让文物‘活起来’”。所谓“活起来”,就是要“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就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更好地传承文化、凝聚精神”。如果名人故里常出现“对不起名人”的事,如包公故里出贪官,那文化遗产保护得再好、再敬仰,也只是徒传其表。 不忘历史才能开创未来。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没有说服力,愿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能相融共生、相得益彰,既要敬仰更要弘扬,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平添智慧与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