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中国园林网3月25日消息: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不断有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消息被释放,甚至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在深化林业改革方面重点聚焦了国有林场的体制机制改革。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落地,国有林场怎么改、如何改的争论终于形成统一而有力的共识。争论*终达成了共识,原因就是这次全国范围的国有林场改革终于破解了“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的根本问题,生态保护也上升到了*高度。事实上,国有林场保护这个问题已经被关注了许多年,但长期以来,国有林场的广大职工生活缺乏保障。就拿白云山生态林场来说,2006年人均收入仅2.1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此外,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顺、支持政策不健全,这些都制约了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如果国有林场的生态功能是社会刚需,相关的社会资源就会主动跟上,从而使国有林场注入巨大的活力。这次颁布的改革方案在很多内容上,都与这个立场接近,“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向生态修复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为主”,“到2020年,森林面积增加1亿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6亿立方米以上,商业性采伐减少20%左右”等。可以看到,健全森林与生态保护机制成了国有林场改革的首要任务,经济效益也被排在了生态和社会效益之后。根据改革方案,国有林场将实行史上*严格的林地林木管理制度。保护好了国有林场,也就保护好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