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中国园林网4月10日消息:日前,记者在苍溪县禅林乡铃旗村核桃园里看到,数十名群众正在挖窝、撒种、覆土,忙得不亦乐乎。村党支部书记王兴文指着前方核桃树下翻过土下了种的地说,他们只用了4天时间,就种下了60多亩小柴胡。
近年来,禅林乡巧借“退耕还林、土地整理、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的“东风”,建成了5000亩林产业规模。但林产业初期没有效益,也相当于将林下土地荒废了几年,农民也就少了几年的收入,怎么办?
乡党委书记彭兵表示,要把林下荒地里的“油水”抽出来。于是,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推行“林——果、林——药、林——畜”等林下经济模式,并采取业主承包发展、农户分散种养、专合社集中建管等措施,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目前,该乡铃旗、松林、卧云、武陵等村的林产业园区已分别套种上了药材、花生、魔芋等经济作物,预计短期可实现产值500万元,人平增收500元以上。
“一年后卖杆,两年后卖根,预计经济效益40余万元。”王兴文介绍,村里与绵阳一家药材公司合作,村民出地出工,公司提供种子、农药、技术,并按每公斤30元保护价回收。“种起药材地不荒了,人心也不慌了,有公司兜底,我们只可能赚钱不会赔本的。”他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