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中国园林网7月7日消息:作为*新区和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建的城市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将以怎样的新面貌示人?牵头江北新区总规的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李辉5日介绍,江北总结既往新区开发的经验教训,借鉴国际规划界的新潮研究成果,集约、低碳、人性化的理念和导则,贯穿于50多部新区规划中,将使江北呈现新的气度、尺度和“温度”。大气度:枕山拥江承东启西南京城市特色是“山水城林”,但江北新区特色是三个字:“江、山、城”。李辉说,江北南濒万里长江,中间老山横亘,北有滁河过境,所以江北的城市格局是(主中心区)枕山拥江,(雄州板块)滨河(滁河)畔湖(龙池),建设江、山、城一体的城市新区。为保护并利用这片“山河水”,规划把老山作为城市开发边界,建设不能越过沿山大道一步,南北向的主干道,尽可能垂直于老山、长江,打开江山之间的视觉走廊。沿江东西向快速路则从地下以立交通过,把城市“拉”向江边,便于市民亲水临江。“未来的江北新区,是以老山为背景,以长江为前庭,家家皆枕山、户户尽面江,景观特色彰显无遗。”当然,建设江北新区不只是为了城市“好看”,还要“好用、管用”。作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中*的“江北板块”,江北处于长三角、宁镇扬、皖江城市带的交汇融合地带,很重要的功能是“承东启西”、策应南北。“心理的惯性、经济的联系都显示,上海辐射过来,过了常州、泰州显著偏弱;而外地人来宁,总感觉过了长江大桥才真正到了南京,”南工大教授蒋玲认为,这说明南京都市圈的枢纽功能有待强化,很重要的抓手就是建设江北新区,通过优质教育、医疗、文化、国际社区等现代城市功能和新兴产业发展,既服务江北300万居民,又辐射苏北、皖北等地区。新尺度:大疏大密田园新区江北从长江至老山的垂直距离约为5公里,从三桥到六合的横向距离绵延50多公里,不管是为了集聚城市功能,还是保护生态本底,都不允许蔓延式扩张。因此规划确立边界限定和生态优先的开发方针,总面积2450平方公里,城镇规划建设面积只有350平方公里。“75%以上区域限制和禁止开发,这在所有*新区内是绝无仅有的”,李辉说,不仅各类风景区、森林、江滩湿地,占比27%的基本农田也要严格保护,“这是一个生态新区,也是一座田园城镇。”在有限的建设空间开发国家新区,赋予现代城市功能,就要求合理布局、集约开发。“我们确立大疏大密的开发思路,”市规划院总工程师茂吉介绍,“大疏”不只是生态资源的保护,还体现在城市公共绿地、园林景观的建设;“大密”指通过建设高强度开发,并和公园景观有机组合,做到共享绿色空间,达到宜居目的。因此,“一主两辅”城市布局中,尤其是纬三路对岸的城市主中心区,建设既是高强度高密度的,又是功能混合、环境宜人的。城市被分成密如蛛网的区块,小到只有120×120米,只为河西的一半左右,小区(大院)小了,路网密了,不只提高了地块开发价值,还便于交通组织。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叶斌介绍,江北以地铁、中运量公交为骨干,社区巴士可以穿街过巷,市民坐公交不像主城这么拥挤,而是“体体面面出行”,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全口径)将达40%以上。有“温度”:海绵城市慢行专享江北制定总规时曾征求国际区域城市协会专家意见,后者给出的建议是:环境是*吸引力,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环境好了才能吸引人、留住人。为营造宜居环境,一大批前卫、温馨、人性化的设计在江北先行先试,目的是建设“有温度的城市”。汽车社会中,“快车道挤占慢车道、行人挤得边边靠”很常见,也很无奈,因为路权划分先天局限,步行和骑车多有不便。可在江北,慢行系统专享路权,设计利用地形高差、绿地系统、滨水空间,形成分离、连贯的人行道、慢车道。市民出门5分钟,就有一处公共开放空间,如公园绿地、社区中心、健身场所等。江北的空气将更洁净,建筑将更宜人。根据规划,江北的单位GDP能耗要降到0.65吨标准煤/万元,建筑节能参照瑞典的标准,到2030年,绿色建筑比例达*。更让人期待的是“海绵城市”的建设。刚过去的大暴雨,使苏南不少城市受淹,很重要的原因是防汛一味依赖强排,城市蓄水能力差。江北是个冲积平原,属于典型的圩区,从老山流下的河汊很多,水面率达8%,可从头开始“海绵化改造”。江北规划中不但保护这些河塘湿地,贯通水系,还要求建设中有意识地利用低洼地、小河沟建设水景公园,既是公园,又可蓄水。城市的广场、道路也尽量采用透水材料,地面透水率要达到50%。依赖这套“海绵系统”,江北参照“暴雨公式”,针对不同雨情透水、蓄水、排水,天晴后水汽蒸发,调节城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