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必威betawy
6月13日消息: 6月的黑河,群山吐翠,绿影婆娑。边陲大地170多万人民共享生态建设累累硕果。高标准,治理管护;大视野,布局未来。近年来,在黑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黑河林业人不懈努力之下,黑河林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步伐正在提速,大森林、大湿地、大资源、大生态的生态格局日渐形成。面向未来,黑河正怀揣绿色梦想阔步向前,巨幅的绿色画卷正在黑河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徐徐展开。生态修复强推进边陲大地锦绣生辉黑河,地处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过度交错带,与大小兴安岭共同构成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森林资源,让黑河与大兴安岭、伊春并称为黑龙江省三大重点林区。全市天然湿地面积60万公顷,约占全省天然湿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优质的生态环境为黑河孕育了丰饶的物产,哺育了万千生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我市森林生态资源一度遭到破坏,加之高纬寒地林木生长缓慢,森林培育历史欠账较多,导致森林质量整体下降、整个森林生态资源系统呈现“林分稀疏、林龄小、有效生长量低、材质劣、生态功能退化”状态。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黑河林业人不断探索,积极为黑河生态环境拔短板、补欠账、填不足。大力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林分质量,力推生态修复。2009 年,黑河在全国率先全面停止了国有林木商业性采伐。相继开展了“三年造林会战”和“五年绿化行动”,实施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程;2012 年,我市又启动了“森林生态修复工程”,有效地提高了森林质量,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十一五”至“十二五”中期,已完成造林任务391.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0.2 万亩、封山育林251.5 万亩,中幼林抚育135.5 万亩,补植18.8 万亩。活立木总蓄积由1.23 亿立方米增加到1.48 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47.3%提高到47.6%。截至目前,全市52个国有林场全部纳入中央级或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范围,对国家、省级重点公益林实施了有效管护经营。全市有*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2 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5 处,直接保护面积达85.1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加强了江河沿岸植被防护体系建设,提高了植被调蓄径流和涵养水源能力。推进了黑龙江界江沿岸国防林和护岸林工程建设,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3.1 万亩,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障粮食安全和国土安全方面都发挥了重要屏障作用。为保护珍稀的湿地资源,我市逐年加快湿地保护体系建设。自2001年起,我市相继建立了大沾河和五大连池两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山口、公别拉河等10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56.5 万公顷,区内湿地20.9 万公顷。同时,还建立了北安乌裕尔河、嫩江圈河和爱辉刺尔滨河三处省级湿地公园,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湿地保护体系。为加强湿地管理,2012 年,我市成立专职机构—— 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着手编制实施《黑河市“ 十二五”湿地保护规划》和《黑河市湿地保护、管理与利用规划》,积极配合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全力推进湿地认证确权工作。积极探索开展“退耕还湿”工作试点。自2013年开始,启动了“一退三还”工程。目前,我市已完成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退耕还湿2.06万亩。与此同时,严厉打击了违法破坏湿地行为。自2009 年,我市连续6 年开展“严厉打击违法破坏湿地资源行为专项行动”,市政府于2010年颁布实施了《黑河市查处违法毁林毁草毁湿开垦行为规定》。专项行动期间,共查处毁湿案件322 起、毁湿地块407 块、回收湿地4121.5 公顷、缉拿涉案人员184 名、退耕还湿1259公顷。面向未来马蹄急挑战难题任重道远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对生态安全愈发重视,生态建设再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节点。在机遇面前黑河林业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纵观过往,我市林业发展的进程可谓蹄疾步稳,美丽愿景更是熠熠生辉。然而,由于历史上长久的过度开发和欠账,未来黑河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机遇与挑战并存,构想背后仍有难题待解。生态基础的破坏让黑河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背负沉重负担。据林业部门介绍,黑河地区社会发展历史久远,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矿藏资源开发利用早。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作为资源和战略要地,黑河林区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遭到了长达十几年的掠夺式开发和破坏。新中国成立以来,黑河林区经历了长达60 多年的木材过量采伐,为国家累计提供5000万立方米木材的同时,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长期累加之下,造成黑河森林量低、林相残破,林分质量差,已经影响大小兴安岭生态屏障整体功能的发挥。在大小兴安岭生态屏障中,大兴安岭区域内林地平均宽度300 公里以上,伊春部分的宽度在200 公里以上,黑河则不足百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70%降至目前的47.6%,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公顷,湿地面积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0多万公顷减少到60万公顷,黑土层厚度下降,每公顷林木蓄积量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数十年的过度开发和欠账一朝难补,修复任务长期而又艰巨。生态基础差并不是影响黑河生态修复与保护进程的*因素。林业部门表示,林地、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均面临缺少国家政策支持,政府资金投入乏力的制约。以中幼林抚育为例,据统计,全市亟待进行抚育、改造的中幼林面积120万公顷。自国家2010年实施中幼林抚育补贴试点以来,每年下达我市的抚育任务平均为2万公顷左右,如果按此速度对现有中幼林进行抚育,至少需要60年。而我市速生丰产林整地还林工作一直没有被纳入到新一轮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得不到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仅靠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筹措资金,难以满足大面积退耕还林的需要。黑河早在2011年就被纳入《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然而《规划》实施两年多来,作为《规划》四个主体城市之一的黑河林区,却并未同其他三个主体城市一样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撑,其主要原因是《规划》的政策支撑平台是“天保工程”,而黑河林区却迟迟没有纳入天保工程。相较之下,湿地保护建设更是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缺少相应项目支撑、管护能力弱等方面的多重制约。资料显示,10处省级保护区自建立以来,累计投入不到2000万元,有的保护区建成后,甚至一直没有投入,难以维持保护区的正常运行。部分保护区内基本农田和其他退耕量大,没有退耕还湿、补水等相应工程项目支撑,致使湿地保护和修复困难重重。黑河是我国北方天然生态屏障上重要的一环,保护着松嫩平原生态和550万公顷粮食生产安全。保护生态利国利民,越早着手,代价越小。为此,黑河正力图为林区生态发展开辟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按照相关规划,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继续实施“森林抚育改造”、“速生丰产林整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林业产业发展”三个规划,力求实现“10 年保护建设打基础,20年恢复局部森林植被,50年基本恢复新中国成立初期生态水平,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的发展目标。计划到2020 年,完成造林面积20万公顷,使森林面积由210万公顷增加到2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47.6%提高到50%。积极探索创新湿地保护体制机制,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全面实施“退耕还湿”。争取在省内率先建立湿地红线制度,依法严格保护现有湿地。继续加强对上争取力度,争取“界江防护林工程、一退三还、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森林生态移民、森林火灾防控基础设施、培育试验区”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地黑河。力争尽早纳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范围,“十二五”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和湿地生态定位监测网络,为黑河的生态修复升级提速。